首页 收藏夹 代刻入口 欢迎您留言
 
  电影搜索
  最新推荐
· 记忆大师
· 嫌疑人X的献身
· 攻壳机动队
· 喜欢你
·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 摔跤吧!爸爸
· 一条狗的使命
· 极限特工Ⅲ:终极回归
· 速度与激情Ⅷ
· 美女与野兽
 
 
  电影收藏
黑暗中的舞者
影片类型:HDTV 影片大小:4.2 GB 所需光盘:1

◆ 片  名:黑暗中的舞者 / 英文:Dancer in the Dark / 港译:天黑黑 / 台译:黑暗舞者 / 其他:黑暗中的舞者
◆ 导  演:Lars Von Trier 
◆ 编  剧:Lars Von Trier 
◆ 主  演:Bjork Catherine Deneuve 
◆ 类  型:音乐(Musical) 剧情(Drama) 

◆ 国家地区:挪威  ◆ 语  言:
◆ 发行公司:佳线(Fine Line)  ◆ 首映日期:2000年5月17日
◆ 制作公司: ◆ 制作成本:不详
◆ 本站评分: ◆ 首映票房:$91,612.00 (单位:美元)
◆ MPAA定级:R 级 ◆ 全美票房:$4,157,491.00 (单位:美元)
◆ 片  长:140 分钟 ◆ 海外票房:$35,300,000.00 (单位:美元)

IMDb评分:7.8

剧情简介
    塞尔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美国一个乡村工厂工作的单身母亲。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激情,特别是对充满着歌唱、舞蹈的好莱坞音乐喜剧感兴趣。但塞尔玛有一个令她心痛的秘密:她的视力正慢慢地衰退,而且她发现她的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有同样的疾病。如果她不能挣到足够的钱支付动手术的费用,她的儿子也难以逃脱变瞎的命运。但是,在一个绝望的邻居错误地控告她偷窃了他的积蓄后,有关她命运的一场戏已逐渐走到了复杂的结局……

影评 & 幕后

    故事被设置在60年代,几近失明的捷克女移民SELMA日夜上班,为多赚钱给儿子医遗传的眼疾。房东BIIL负债累累,偶知她存钱地点,偷了,SELMA发觉后索要,在争斗中枪杀BILL,被判死刑。

    故事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完全片我发现自己的眼眶中满是泪水并失魂落魄了近半个小时理不清自己的思路,在这样混沌的状态下我开始无意识地写这篇碟评,并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首先,影片其实是部歌舞片。众所周知,歌舞片是好莱坞类型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自我反射与对乌托邦的憧憬使之几乎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代名词。在本片中导演既严格遵循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传统歌舞片的类型模式之一(在叙事本身的不同转折点,角色超越他们的人际冲突,并在音乐与运动中表现自己),又明确地将歌舞片中的幻觉与现实的关系打破,即单纯让歌舞场面纯粹成为幻想,与现实完全剥离。这点上,影片已与传统歌舞片有了本质区别(影片最后行刑前的歌唱与歌舞类型无关)

    其次,影片也是部通俗剧(MELODRAMA)。通俗剧也是好莱坞类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描写高尚的个人(通常是女人)或一对男女受害于压抑与不公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婚姻、职业及核心家庭有关的环境。导演依然严格遵循了通俗剧的元素,即通常所说的煽情、苦情戏,但与之背离的却是影片打破了通俗剧回归家庭和父权的本质,一绝到底。

    因为以上所指的第一和第二在传统电影中几乎是无法融合的,所以本片将这两者的结合打破了类型片的界限,使其能融会贯通,相互补充,在通俗剧的前提下,歌舞场面加深了煽情效果;在歌舞片的前提下,通俗剧又让歌舞场面增添感染力,确实是艺高人胆大的一次尝试。

    影片的拍摄手法绝对是让电影学院讲师吐血三升的。丹麦导演LAS VON TRIER是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命DOGME 95的发起人之一,喜用手提摄影,本片也不例外。全片几乎都是手提DV拍摄,有些地方故意失焦,粗看之下如纪录片一般,但显然它与纪录片有很大差别,那些零乱镜头下的特写与反应镜头虽然毫不中规中矩,会让专业派人士大摇其头,但对情节的推动和描写人物却有特殊的效果。歌舞场面中都没有好莱坞歌舞片中的推来摇移,而只是快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剪接,据说在舞蹈排练室的歌舞场面同时用到了不同角度的100台DV拍摄,效果是你发现在类似纪录片的画面质量中出现了熟悉的歌舞场面,一切明明是不真实的,但却又显得那么真实。虽然片中的手提摄影不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但风格独特,自有规律在其中。

    影片最后一段是精华之笔。行刑场面前后近20分钟,拍出骇人的意境。LAS VON TRIER毫不留情地果断收尾,反而给观众极具震撼。泪水暗涌时往往是五段歌舞声起时,因为在这样的影象面前,你是不可能不被打动的,它向我们揭示了任何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在内心的最深处藏有最美的诗意。以前在单位上班,冷酷的领导总会下来检查我们的仪容仪表,而不习惯穿戴整齐的我常有这样的感想:若在某一刻,领导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小子为什么不打领带,我会边舞边唱,道出心声,那该是多美好的事啊,看完本片,我发现已有大师体恤了生活的冷漠而将之拍了出来,LAS VON TRIER因此而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我们这个年代所能拥有的最伟大的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黄式宪在《南方周末》上说:此片绝对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想他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没看过此片,因为他好象把英语当成了美国人的外语了。说起奥斯卡,此片只获一项最佳歌曲提名简直是奥斯卡的耻辱,《在黑暗中漫舞》,绝对是年度最佳电影。一滴泪掉落的时间毛一佐一切都可以拿走,我已经不在乎,一些所谓的正义、良心与财富。只是不要蒙住我的头,这使我无法呼吸。

    故事被设置在60年代,几近失明的捷克女移民SELMA日夜上班,为多赚钱给儿子医遗传的眼疾。房东BIIL负债累累,偶知她存钱地点,偷了,SELMA发觉后索要,在争斗中枪杀BILL,被判死刑。

    故事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完全片我发现自己的眼眶中满是泪水并失魂落魄了近半个小时理不清自己的思路,在这样混沌的状态下我开始无意识地写这篇碟评,并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首先,影片其实是部歌舞片。众所周知,歌舞片是好莱坞类型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的自我反射与对乌托邦的憧憬使之几乎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代名词。在本片中导演既严格遵循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传统歌舞片的类型模式之一(在叙事本身的不同转折点,角色超越他们的人际冲突,并在音乐与运动中表现自己),又明确地将歌舞片中的幻觉与现实的关系打破,即单纯让歌舞场面纯粹成为幻想,与现实完全剥离。这点上,影片已与传统歌舞片有了本质区别(影片最后行刑前的歌唱与歌舞类型无关)

    其次,影片也是部通俗剧(MELODRAMA)。通俗剧也是好莱坞类型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描写高尚的个人(通常是女人)或一对男女受害于压抑与不公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婚姻、职业及核心家庭有关的环境。导演依然严格遵循了通俗剧的元素,即通常所说的煽情、苦情戏,但与之背离的却是影片打破了通俗剧回归家庭和父权的本质,一绝到底。

    因为以上所指的第一和第二在传统电影中几乎是无法融合的,所以本片将这两者的结合打破了类型片的界限,使其能融会贯通,相互补充,在通俗剧的前提下,歌舞场面加深了煽情效果;在歌舞片的前提下,通俗剧又让歌舞场面增添感染力,确实是艺高人胆大的一次尝试。

    影片的拍摄手法绝对是让电影学院讲师吐血三升的。丹麦导演LAS VON TRIER是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命DOGME 95的发起人之一,喜用手提摄影,本片也不例外。全片几乎都是手提DV拍摄,有些地方故意失焦,粗看之下如纪录片一般,但显然它与纪录片有很大差别,那些零乱镜头下的特写与反应镜头虽然毫不中规中矩,会让专业派人士大摇其头,但对情节的推动和描写人物却有特殊的效果。歌舞场面中都没有好莱坞歌舞片中的推来摇移,而只是快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剪接,据说在舞蹈排练室的歌舞场面同时用到了不同角度的100台DV拍摄,效果是你发现在类似纪录片的画面质量中出现了熟悉的歌舞场面,一切明明是不真实的,但却又显得那么真实。虽然片中的手提摄影不是我最欣赏的部分,但风格独特,自有规律在其中。

    影片最后一段是精华之笔。行刑场面前后近20分钟,拍出骇人的意境。LAS VON TRIER毫不留情地果断收尾,反而给观众极具震撼。泪水暗涌时往往是五段歌舞声起时,因为在这样的影象面前,你是不可能不被打动的,它向我们揭示了任何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在内心的最深处藏有最美的诗意。以前在单位上班,冷酷的领导总会下来检查我们的仪容仪表,而不习惯穿戴整齐的我常有这样的感想:若在某一刻,领导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小子为什么不打领带,我会边舞边唱,道出心声,那该是多美好的事啊,看完本片,我发现已有大师体恤了生活的冷漠而将之拍了出来,LAS VON TRIER因此而成为了我心目中的我们这个年代所能拥有的最伟大的导演。

    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黄式宪在《南方周末》上说:此片绝对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想他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没看过此片,因为他好象把英语当成了美国人的外语了。说起奥斯卡,此片只获一项最佳歌曲提名简直是奥斯卡的耻辱,《在黑暗中漫舞》,绝对是年度最佳电影。一滴泪掉落的时间毛一佐一切都可以拿走,我已经不在乎,一些所谓的正义、良心与财富。只是不要蒙住我的头,这使我无法呼吸。

    2056元1角,两个生命一双眼睛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太残忍,太沉重,像一滴泪还没有涌出,就已干涸。这是属于美国60年代的悲剧,亦只有这个时代才会发生种种不公平和无知,这个善良的女人如战场上的孩子,左躲右闪着每天的幸与不幸,但生活并没有因为善良而出现奇迹,活在这世上多一点便多一份煎熬。

    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讲过这样一个古老童话故事:一个小女孩去森林中游玩,她手里有面包,口袋里有玩具,但一路上她愉快地把所有的东西一件件给予周围的人,最后她什么也没剩下,一贫如洗,但她内心十分快乐。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切都会顺心如意,一切完好如初。"冯·提尔用这个自我牺牲奉献的角色当范本,完成了《白痴》里的凯伦,《破浪而出》里的贝丝及《黑暗中的舞者》里的莎玛。他自己的说法是:这三部电影是我的"良心三部曲"。

    30岁的莎玛自知遗传眼疾会令儿子致盲,便离开家乡捷克,以难民身份带着儿子到美国求医,她日夜不停的加班,将辛苦赚来的每分每毫装在一个小铁皮盒中,目的是凑够钱给儿子动手术。而她遗传的家族眼疾正让她一天一天的逐渐瞎掉。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唯一的逃避之道就是她的脑子;充满了想像力的舞蹈与音乐。故事的转折点是邻居企图抢夺莎玛积攒的2056元1角。已经失去光明的莎玛只能去哀求,她摸着墙壁走进邻居的房间,也走进了自己悲剧的开始……起舞吧,莎玛

    全片表现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一面,但疯狂的是电影全在瑞典某个工作室搭景拍摄,而且完美无缺。至美纯朴如美国风情画的小镇风光加上60年代西方社会的精神面貌,不由人不服这位永远给人意外与惊讶的导演,而他以全新的精神和方法再度探触死亡已久的歌舞片,不仅是出于对美国五、六十年代歌舞片全盛时期的极度崇拜,选择比约克作为女主角更符合了导演脑海中富有想像力和充满革命性的形象。事实证明,比约克的演技不仅细腻而感人,更为歌舞在电影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影片一开始,排练《音乐之声》的一段戏,也成就了导演某种程度上的调皮心态。《音乐之声》是宣告歌舞片年代结束的标志,事隔多年,冯·提尔旧事重提,是讽刺,更是牛B的表现。

    毫无疑问,除了故事主线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赚人眼泪外,整个影片的亮点,均在导演对歌舞真实定义的重新延续。在导演眼中,世界与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中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中起舞,在无情的断头台上起舞,在快乐中起舞,在绝望中起舞,在黑暗与光明中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而绝不是少部分贵族欣赏的《天鹅湖》。

    混合形式与写实主义是冯·提尔最忠于的风格,歌曲全由莎玛的脑中孕育而出,而凌驾这一切之上的是她人道主义的胸怀,她欣赏的话题和事物都是老久以来早被人们淡忘了的价值--噪音、喧嚣和人的残弱。而这些藉由脑子的运作,被转化成音乐与舞蹈。我们怎么可能忘记在枯燥、无趣的流水线上莎玛把工作回归成一种最原始的乐趣,有些共产主义的味道。

    而在火车道旁的一段,不仅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更是纯洁爱情的绝唱,当莎玛把眼镜扔下河中唱到:我都看过了,我看过树林,看过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看过一个男子被他的好友杀死,人生还没过完就提前结束,看过我的过去也知道我的未来,我都看过了,没有什么可看了……

    她的爱人接着她的歌声唱起,特别是唱到:"你没去过中国,没看过万里长城……"令人倍感亲切之余更领悟到爱情的广大。但这一切在几分钟后都将结束,这样如刘三姐对歌般透着浓浓的爱尔兰风情的幸福场面都是莎玛的幻想。导演一再用这种幻想对比现实世界的冰冷,眼镜并没有丢掉,它还在手中紧握,笑容在疲倦的脸上凝固。

    接下来冯·提尔再次示范了一个女人生命中所能承受之极限。莎玛被捕时偏偏选在她最留恋的排舞室内,法庭上由她最爱的电影偶像亲自指证她。但这一切都不足以令莎玛绝望,在与偶像的一场踢踏舞幻想后,一切都显得如此从容。

    最终的结局还是要从钱说起,2056元1角与107步死亡路如果可以划上等号,那么对于莎玛这至少是幸福的,她用这笔钱给儿子治好了眼睛,而这2056元完全可以让那个该死的贪财律师心动。孩子需要光明,但更需要母亲,但杀死母亲的是谁?是谁逼她放弃生命?我们该诅咒谁?

    也许生命该像罗拉一样不断奔跑寻找不同的结局,也许该像莎玛一样做好一生唯一的事。她们都没错,活着,要么奔跑,要么歌唱,但不是蒙住自己的头,那样就无法呼吸,因为我们生来自由。

    突然想起影片的开场镜头,色彩鲜艳的图案一个接一个出现,像我们儿时看过的万花筒,红的、绿的、黄的……不断变化不断组合,里面有我的少年、我的家,我的未来我的妻,我的浪漫颓废,我或轻或重的呼吸,还有在黑暗中的舞动的倔强身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验 证 码
看不清?刷新一下吧!
您的名字
评论内容
 
Copyright © 2005-2013 30pl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2733号 『三石而立』版权所有 QQ:345064555